第七章 现代AI技术生态
大模型就像一台发动机,性能强劲,听话懂事,甚至可以保持优雅的输出格式。
然而,这还远远不够。
想象一下,你有了一台 F1 赛车的引擎,但没有底盘、车轮、方向盘和油门控制系统。
这台发动机虽然惊艳,却根本无法上路。
而现代 AI 技术生态,就是构建AI智能这套完整“车辆系统”的关键所在。
本章将视野从大模型本身扩展到其应用生态,探讨如何通过一系列现代技术架构,将大模型从一个封闭的“语言大脑”,转变为一个能够与真实世界高效互动的、能力被无限放大的开放智能体。
检索增强生成(RAG) 架构通过外挂实时更新的知识库,让模型能够“开卷考试”,依据外部资料生成更准确、更可信的答案。
函数调用(Function Calling) 技术赋予了模型调用外部 API 和工具的能力,使其能够执行查询数据库、发送邮件、控制设备等实际操作,成为连接数字与物理世界的桥梁。在此基础上,模型上下文协议(MCP) 则致力于建立一套开放的工具调用标准,旨在解决不同模型间工具生态割裂的难题。
智能体(Agent) 的概念将 AI 从“被动工具”提升为“主动执行者”。Agent 能够围绕一个总体目标,自主进行任务规划、工具调用和自我反思,以“思考-行动-观察”的循环模式独立完成复杂任务。
多智能体协作(A2A) 协议为不同来源、不同能力的 Agent 提供了一套标准的协作框架,使它们能够组成“数字团队”,共同解决单个 Agent 无法应对的跨领域、大规模问题,推动 AI 迈向群体智能的新阶段。
Last updated on
6.4 如何放大模型能力?
尽管大模型本身能力强大,但其知识截止日期、计算能力瓶颈、缺乏实时交互以及无法持续学习等内在局限性,使其难以独立应对真实世界的复杂任务。要真正释放其潜力、放大其能力,就必须将其与外部工具、实时数据源、专业知识库和API进行整合,使其从一个封闭的“语言大脑”演变为一个开放的、能够与世界互动的智能体。
7.1 检索增强生成(RAG)
为解决大模型知识更新慢、成本高的问题,检索增强生成(RAG)架构应运而生。它通过外挂一个可随时更新的知识库,在生成答案前先进行“检索”,将相关信息注入提示词,从而让模型能够参考最新资料回答问题。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Embedding模型进行语义向量化、对知识库内容分块(Chunking)以及通过向量数据库实现高效检索,有效缓解了模型幻觉,并提升了答案的时效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