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达特茅斯的雄心壮志
1956 年的达特茅斯会议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正式诞生日。在"逻辑理论家"程序等早期成功的鼓舞下,约翰·麦卡锡召集顶尖科学家,首次正式提出并定义了"人工智能"。这次会议确立了符号主义作为实现机器智能的主流路径,开启了 AI 研究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让机器思考”这个想法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幻想。
1955 年, 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 (如图 2-1)和 艾伦·纽厄尔(Allen Newell) (如图 2-2)这对令人羡慕的师生搭档开始研发一个叫作 "逻辑理论家"(logic theorist,LT) 的程序,该程序于 1956 年问世,成功证明了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 和 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 撰写的 《数学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 第 2 章前 52 个定理中的 38 个。
当时的人们简直不敢相信,机器居然能做数学证明!
为什么说令人羡慕?这对年龄差距仅 11 岁的搭档一起共事了 42 年,虽然名义上是师生,但是两人在实际研究中是平等伙伴,都极其谦逊,你会发现几乎两人的共同论文中第一作者永远都是学生纽厄尔,因为老师西蒙说:"按姓氏首字母排序,你是 Newell ,我是 Simon ,理应你排在前面"。
在 1975 年,图灵奖首次破例颁发给两人,如果你认为西蒙的贡献不如纽厄尔,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老师西蒙比学生纽厄尔更有名,涉猎的学术方向非常广泛(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经济学、哲学和管理学等),并且还都很厉害,比如在 1978 年,西蒙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图 2-1 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
图 2-2 艾伦·纽厄尔
正是在这样的技术突破背景下,1956 年夏天,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达特茅斯学院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不是来度假的,而是来参加一场可能改变世界的会议的。
发起这次学术会议的是一位叫 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 (如图 2-3)的年轻数学家。他觉得各地的研究者都在各自摸索“让机器思考”这个问题,但缺乏交流,效率十分低下。于是他给几十位科学家写信,邀请他们来讨论一个前所未有的话题——人工智能。
图 2-3 约翰·麦卡锡
没错,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这个概念就是在这次会议上第一次被正式提出的。当时的麦卡锡在达特茅斯人工智能夏季研究项目提案(A Proposal for The Dartmouth Summer Research Project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里是这样写的:
The study is to proce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jecture that every aspect of learning or any other feature of intelligence can in principle be so precisely described that a machine can be made to simulate it. An attempt will be made to find how to make machines use language, form abstractions and concepts, solve kinds of problems now reserved for humans, and improve themselves.”
中文译:这项研究的基础是这样一种猜想,即学习的每一个方面或智能的任何其他特征,原则上都可以被精确地描述出来,从而使机器可以模拟它。我们将试图发现如何让机器使用语言、形成抽象和概念、解决现在只有人类才能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自己。
会议开了整整两个月,这些科学家们在炎热的夏天里激烈讨论着一个共同的梦想:造出会思考的机器!最重要的是,他们对实现这个梦想的路径达成了初步共识——符号主义。会议结束后,大家都信心满满。麦卡锡甚至预言:"10 年内机器将达到人类智能水平!"
现在回头看,这个预言显得有些天真。但正是这种天真的乐观主义,点燃了 AI 研究的第一把火。
Last updated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