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Evolution

2.3 符号主义的黄金年代

达特茅斯会议后,符号主义进入黄金时代。研究者开发出“通用问题求解器”(GPS)和聊天程序ELIZA等早期AI程序,引发了公众的极大兴趣和媒体的热炒。政府与企业的大量资金投入也极大地推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整个社会对AI的未来充满了乐观的预期。

达特茅斯会议就像一声发令枪,拉开了第一波AI浪潮的序幕,有了明确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路线,接下来的十几年,符号主义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

在达特茅斯会议的鼓舞下,符号主义研究者开始陆续取得突破。

1957 年,纽厄尔和西蒙这对黄金搭档又开发了 “问题求解器”(general problem solver,GPS)。这个程序能够解决各种类型的逻辑难题,是首个跨领域的问题求解器。虽然现在看来很简单,但在当时简直就是魔法。

更有趣的是 1966 年诞生的Eliza聊天程序(如图2-4),虽然只有200行代码,却能模拟心理医生和病人进行对话。它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就是模式匹配。

比如你说:“我很不开心。”

Eliza 匹配到“不开心”,就会问:“你为什么不开心?”

虽然 Eliza 根本不懂自己在说什么,但当时很多人对它产生了情感依赖!

图 2-4 Eliza程序运行图图 2-4 Eliza程序运行图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惊呼:“机器人要统治人类了!”也有人冷静地指出:“这只是巧妙的文字游戏。”但不管怎样,ELIZA证明了机器确实能在某种程度上“欺骗”人类,让人觉得它有智能。

这些早期成果让政府和企业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1963 年,美国国防部向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 投入 200 多万美元启动AI研究项目,之后每年拨款 300 万美元,并且不对研究方向做任何干预,这在今天简直不可想象!

媒体也开始疯狂炒作 AI,《纽约时报》预测:“计算机将在 20 年内学会走路、说话、看东西、写字,并且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时代》杂志把 AI 称为“即将改变世界的技术”。

科学家们也被这种乐观情绪感染了,纷纷下场预言AI的未来。

可以想象到,那个时代的AI热度估计与 2021 年的元宇宙、2023 年的 AI 一样炙手可热。每个人都相信,机器智能即将到来,而且就在眼前。

然而,技术愿景与实证成果之间始终存在显著鸿沟。

Edit on GitHub

Last updated on

On this page

No Headings